

雷射除痣或除斑前,停 看 聽
門診真實案例分享:
👩👩巧蘭(化名)是40歲的妙齡女郎,去年開始在鼻尖新長出一顆約莫0.5公分的小黑痣,因為深覺影響容貌,決定到醫美診所安排做「雷射除痣治療」就行了。在接受雷射前一天,巧蘭在報章專欄上看到一篇關於黑色素瘤的報導,越想越憂心,決定還是先給皮膚科醫師評估看看。 👩⚕️👩⚕️在門診經皮膚鏡檢查,發現看似黑痣的腫瘤旁邊有增生的血管,型態呈現藍色塊狀,比較像是基底細胞癌的型態。經切片檢查報告出來證實了黃醫師的診斷,巧蘭之後在醫院接受了莫氏手術將癌細胞切除。 👉雷射除痣前, 停 看 聽👈
並非所有的黑痣或黑斑都是良性的,其中最常被忽略,長得像黑痣的惡性腫瘤,是「基底細胞瘤」和「黑色素瘤」。
必須藉由皮膚科醫師檢查診斷,才不會耽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期! 皮膚黑痣的A、B、C、D、E 居家自我檢查方法
* A:Asymmetry形狀不對稱、兩側形狀不一。
* B:Border 邊緣不規則、缺角,或界線不清。
* C:Color 顏色不勻稱,多種顏色組成,有些黑、藍、褐色夾雜白色。
* D:Diameter直徑大於6mm

蟹足腫上身,如何治療及預防?
莉莉(化名)因愛漂亮,和友人相約去夜市穿耳洞,傷口因消毒不佳而出現短暫化膿的情形,經治療癒合後,逐漸出現暗紅色腫塊。近期開始因為搔癢、疼痛二度就醫,經檢查暗紅色腫塊是疤痕向外擴張增生,造成耳朵變形,讓莉莉只能用頭髮遮掩,非常困擾。 蟹足腫是一種增生性疤痕,大多數患者與體質有關,加上傷口處理不佳而形成,通常出現在外傷發生後數週或數月,甚至更久。 蟹足腫比一般的疤痕肥厚且超過原來傷口的大小,如螃蟹般伸出長長的腳不斷往外長大,且病患常常會伴隨著搔癢和疼痛的不適感。蟹足腫常見於亞洲人和黑人,好發於皮膚張力較大的部位,如上臂、肩膀、前胸、後背。 ◎預防與早期治療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,對於蟹足腫體質的人避免外傷是最直接的預防方法,凡是會形成傷口的行為,小至摳抓青春痘或是穿耳洞、刺青、注射等都有可能造成蟹足腫的發生。當有傷口出現時,應注意傷口的照顧,避免感染或刺激病灶。 ◎蟹足腫的治療 當蟹足腫剛開始形成時,應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除疤凝膠、美容膠布、局部按摩,並搭配物理性壓迫等護理方法。此外,可以透過雷射治療、除疤針局部注射來改善。然而這些治療都不是一次見效,治療


白斑什麼時候要使用口服調節免疫的藥物?
很多人誤以為,白斑只有一種,一定都和免疫失衡有關。 另外一些病人得知自己罹患白斑/白癜風 (Vitiligo) 之後,下一句就會問我「黃醫師,那我是不是應該要調節一下免疫?是不是應該要吃免疫藥?」 在吃藥前,必須確定的3件事 !!! 一、你是「哪一類」白斑? 門診偶爾就會其他非白斑/白癜風 的病人,正在服用免疫調節劑,或是聽人“吃好道相報(台語)”,就擅自用藥。這樣的行為是很危險的。在用藥前,應該要先得到「正確的診斷」,才能夠「對症下藥」。在吃口服藥前,務必要先確定你是哪一類白斑 (請看前文)。 二、並不是所有白斑/白癜風 (Vitiligo)都需要使用免疫藥物! 只有與免疫相關,「非分節型/混合型」+ 「白斑/白癜風 (Vitiligo)」 +「急性擴散期」 才需要吃口服免疫調劑劑來穩定白斑擴散。分節型因為和先天黑色素細胞基因突變有關,大部分不需要使用口服免疫調節劑,自然會在6個月停止擴散。(什麼是非分節型vs 分節型白斑,請看前文) 三、你的白斑是不是在「急性擴散期」? 白斑/白癜風 (Vitiligo)裡的非分節型白斑(Non-segmen